雷电
雷电是由天空中云层间的相互高速运动、剧烈磨擦,使高端云层和低端云层带上相反电荷。此时,低端云层在其下面的大地上也感应出大量的异种电荷,形成一个极大的电容,当其场强达到一定强度时,就会产生对地放电,这就是雷电现象。在气象学中,常用雷暴日数、年平均雷暴日数、年平均地面落雷密度,来表征某个地方雷电活动的频繁程度和强度。此外,也使用年雷闪频数来评价雷电活动,它是指1000 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年共发生雷闪击的次数。大量观测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地区的雷闪频数与雷暴日数成线性关系。通常,建筑行业的防雷,更多的注重。雷暴日的多少;航空、航海、气象、通信等行业越来越关心年雷闪频数的多少。我国一般按年平均雷暴日数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15 天)、中雷区(<15—40天)、多雷区(>41—90 天)、强雷区(>90 天)。我国的雷电活动,夏季最活跃,冬季最少。全球分布是赤道附近最活跃,随纬度升高而减少,极地最少。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 30kV/cm )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 的放电现象。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 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
1)直击雷破坏; 当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上,强大的雷电流使建(构)筑物水份受热汽化膨胀,从而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建筑物燃烧或爆炸。另外,当雷电击中接闪器,电流沿引下线向大地泻放时 ,这时对地电位升高,有可能向临近的物体跳击,称为雷电“反击”,从而造成火灾或人身伤亡。
2)感应雷破坏; 感应雷破坏也称为二次破坏。它分为静电感应雷和电磁感应雷两种。由于雷电流变化梯度很大,会产生强大的交变磁场,使得周围的金属构件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可能向周围物体放电,如附近有可燃物就会引发火灾和爆炸,而感应到正在联机的导线上就会对设备产生强烈的破坏性。
3)静电感应雷; 带有大量负电荷的雷云所产生的电场将会在金属导线上感应出被电场束缚的正 电荷。当雷云对地放电或云间放电时,云层中的负电荷在一瞬间消失了(严格说是大大减弱),那么在线路上感应出的这些被束缚的正电荷也就在一瞬间失去了束缚,在电势能的作用下,这些正电荷将沿着线路产生大电流冲击。易燃易爆场所、计算机及其场地的防静电问题,应特别重视。
4)电磁感应雷;雷击发生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击在避雷针上会产生强大交变电磁场,此交变 电磁场的能量将感应于线路并最终作用到设备上。由于避雷针的存在,建筑物上落雷机会反倒增加,内部 设备遭感应雷危害的机会和程度一般来说是增加了,对用电设备造成极大危害。因此,避雷针引下线通体要有良好的导电性,接地体一定要处于低阻抗状态。
5)雷电波引入的破坏; 当雷电接近架空管线时,高压冲击波会沿架空管线侵入室内,造成高电流引入,这样可能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伤亡事故。如果附近有可燃物,容易酿成火灾。
服务承诺:
南京聚宁防雷科技有限公司平台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南京聚宁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平台保证为原厂正货,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售后!
具体价格和产品详情欢迎您致电或网站小窗口咨询,这样更清楚!
公司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弘盛路1号
联系人:17714306975/17714370292/17714381703
邮箱:2877176810@qq.com
电话:025-58138735
同类文章排行
- 仙人塔防雷安装工程
- 多用途丝杆碳纤维收缩杆工作原理
- 防雷工程 接地施工设计方案一览
- 古建筑防雷 古建筑直击雷防护措施
- 防雷检测需要多久时间检测一次?
- 怎么知道你家房顶上的避雷针的避雷半径?
- 汾酒集团防雷检测
- 不接受检测不行!不整改不行!河南省气象局关于做好2023年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工作的公告
- 港口雷电预警防护方案
- 防雷接地检查常识及要点
最新资讯文章
- 仙人塔防雷安装工程
- 汾酒集团防雷检测
- 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方案要点分析
- 古建筑中防雷该如何设计?
- 古建筑防雷接地应该怎么做?
- 古建筑防雷 古建筑直击雷防护措施
- 港口雷电预警防护方案
- 江苏防雷检测怎么做?有什么要求?
- 防雷检测技术培训会
- 不接受检测不行!不整改不行!河南省气象局关于做好2023年雷电防护装置安全检测工作的公告
- 大型浮顶储罐雷击火灾分析及预防措施
- 全国首发 安徽省气象局主持起草《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实施
- 为什么要进行防雷检测
- 避雷针和避雷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雷达站避雷针的作用是什么
- 拉线避雷塔和避雷针有什么区别?
- 内部防雷检测
- 外部防雷检测
- 雷电预警系统对人体有什么影响
- 雷电预警监测系统是如何工作的